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
古人参照中药,把食物分为四性,即寒、凉、温、热(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,也称五性)。清代医学家黄宫绣说:“食物虽为养人之具,然亦于人脏腑有宜、不宜。食物入口,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,合则于人脏腑有益,而可却病卫生;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,而即增病促死。”所以,食性与药性相同,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之性、身体素质、疾病性质合理选择,此外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说:“用凉远凉,用寒远寒,用温远温,用热远热,食宜同法,此其道也。”即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,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。
种类
属性肉类
蔬菜类
水果
其他
作用
适用人群
温热
狗肉、牛肉、鸡肉、羊肉、雀肉、虾肉、蟹肉、鲤鱼等
葱、蒜、姜、韭菜、香菜、胡椒等
荔枝、柑橘、橙子、柚子等
红糖、糯米、黑豆、黄豆、红枣、羊乳等
温中、散寒、补阳、暖胃
阳虚怕冷、虚寒者
寒凉
鳖肉、牡蛎肉、鸭肉、鹅肉等
白菜、豆芽、芹菜、苋菜、竹笋、黄瓜、苦瓜、茄子、冬瓜等
梨、西瓜、柿子、香蕉等
绿豆、豆腐、海带、海藻、紫菜、白砂糖、牛乳、蜂蜜等
清热、生津、解暑、止渴
阳气旺盛、内火偏重者
平性
猪肉、兔肉、墨鱼肉、鸡
蛋等豌豆、丝瓜、菠菜、胡萝卜、花菜、土豆等
葡萄、桃子、苹果、无花果等
赤小豆、木耳、山药、百合、莲子、薏米等
平补
所有体质均适用
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
五味,是食物的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种味道,另外还有淡、涩味,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,把涩附于咸味。《灵枢·五味论》指出:“五味入于口也,各有所走,各有所病。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。”汉代名医张仲景曾说:“所食之味,有与病相宜,有与身为害。若得宜则益体,害则成疾。以此致危,例皆难疗。”
作用及疗效
五味与属性作用
疗效
备注
辛味(温热)
发散、行气、活血
解表、止痛、化痰
辛走气,走上焦荣诸阳,熏营卫之气,多食会久留心下而痛心。
甘味(温热)
缓急、补养
养阴和中
甘走肉,多食胃柔缓期而有欲吐不吐之感。
酸味(寒凉)
收敛、固涩
治久泻、脱肛和遗精
酸走筋,多食则筋缩倦,小便不通。
苦味(寒凉)
燥湿及泻下
祛湿、泻火、通便和健脾
苦走皮毛,多食皮肤干涩,毛发脱落。
咸味(寒凉)
软坚润下
散结
咸走血,多食则血与咸相遇,则凝而中竭,口舌干而渴。